环境生态社区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8513|回复: 45

[第十二期主题][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交通体系,谈谈“绿色出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3 19: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私家车正在越来越快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但是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越来越差的大气环境时,我们又是多么的无可奈何。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日前已有多个城市号召开展“无车日”活动,我想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交通体系。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1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部倡议开展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要求,建设部于去年底向全国发出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倡议,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止目前,有108个城市签署了承诺。2007年9月16日至22日,将开展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此项活动是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在城市交通领域落实的一项具体措施。为做好“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各项筹备工作,交流国内外经验和做法,部署“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下一步工作,2007年8月31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会议。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作了讲话。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天津市建委、上海市建设交通委、重庆市交通委,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08个承诺城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部分城市的市长、副市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认为,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事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方针,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人们出行难的根本措施,是抓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开展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是建设部借鉴国际经验与做法,向全国所有城市发出的一项重大倡议,是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于2007年9月16日至22日开展,其中9月22日是“无车日”。活动主题为“绿色交通与健康”。绿色交通系统是步行、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等方式的统称,是当前适应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倡导绿色交通的目的是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建设安全、方便、经济、高效、舒适、环保,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推动城市交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及传统风貌,净化城市环境。
活动期间,城市人民政府领导将带头参与活动;城市至少实施一项长效措施,鼓励市民采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活动前后以及活动期间,城市要对有关的各项环境指标和交通技术指标进行监测。公交企业要积极配合本次活动的开展,包括充分利用车辆、站点、车载电视开展宣传活动,制定改善公交服务的各项实施计划,确保市民的便捷出行。其他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团体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积极参与活动。
“无车日”活动是整个公共交通周活动的高潮。在每一个开展活动的城市,9月22日7:00—19:00,要划定一个或数个有影响的区域(道路)作为无小汽车区,也可将全市范围作为无小汽车区域。无车日活动策划方案要同无小汽车区长期规划结合起来,并且可以考虑在周末持续推广。目前,一些地方为解决小汽车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盲目修桥、扩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行车和停车。无车日期间,在无小汽车区,要求不得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停车,要把这些空间还给非机动车和行人。要通过此次活动,有效地制止城市决策者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错误;打开封闭街区,开拓和延伸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建立自行车俱乐部,鼓励自行车与公交车之间的换乘,方便市民出行。
会议认为,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是世界上相关活动单一国家参与人数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一次活动。活动能否举办成功,决定我国公交优先战略能否顺利推进,决定人们交通出行方式观念的改变,决定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及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要通过舆论宣传和社会参与,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的认识,大力宣传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理念,使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改善城市交通的结构,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3 19: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公交线路发达了,开私家车的才会少

加快建设公交车专用道,保证公交车畅通。另外还要适当增加一些新线路,只有公交线路发达了,开私家车的才会少。
大力发展和支持公交系统,真正改善城市的空气环境和交通状况,是所有市民都期待的。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许斗斗认为,“绿色出行”既是社会大众的责任,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实现“绿色出行”的关键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20: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致力环境保护 巴黎打造“自行车城市

身处大城市之中,人们往往会享受到现代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但不免也遇到现代化的“烦恼”——环境污染。如何在提高生活水准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一直是各国政府思考的问题。

    美国《华盛顿邮报》24日报道说,为了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法国巴黎市政府今年夏天将引进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准备在市内修建1000多个自行车租赁站,为市民提供几乎免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

    根据类似计划在其他城市的实施情况,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不仅可以缓解以汽车为主的城市交通,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

    骑车减排  全民参与

    巴黎市政府官员说,这一计划预计于7月15日正式实施。到今年年底,将有2.06万辆自行车散布在巴黎市内新建的1450个自行车租赁站。

    这就意味着,巴黎市内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的租赁站,任何需要使用自行车的居民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目标,租赁后在任意一个租赁站归还自行车。

    根据计划,如果市民希望使用这些自行车,他们需要向租赁站提供195美元预付押金或者信用卡,以及个人资料。自行车的收费标准因时间而定,如果租赁时间没有超过半小时,那么租赁人将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多余时间每30分钟的收费将出现成倍递增,以鼓励人们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效率。比如,第二个30分钟收费1.3美元,第三个30分钟收费2.6美元,第四个30分钟收费5.2美元等。

    由于巴黎市居民使用自行车的大多数车程不会超过30分钟,这项“自行车城市”计划相当于为广大巴黎市民提供免费服务。巴黎市政府希望,这一计划能够帮助缓解巴黎交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让巴黎成为一个更加“绿色”、更适合生活的都市。

    巴黎市长贝特朗·德拉诺埃的助手让—吕克·迪梅尼说:“我们认为这一措施将改变巴黎的形象,让它变得更安静、更环保,营造更好的氛围和生活。”

    廉价省时  双赢之选

    早在两年前,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就引入类似自行车计划,而实施情况也表明自行车为市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出行便利。

    迪梅尼说,根据巴黎市政府最近一份关于市内出行的调查报告,在汽车、自行车、出租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总是最快捷的方式”。此外,从里昂的经验来看,由于自行车租赁前半个小时免费,自行车往往是人们出行最为廉价的方式之一。

    “它(自行车)比公共汽车和地铁快多了,既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式,还几乎免费,”已经尝到甜头的里昂市民维亚内·帕凯说。

    据帕凯估计,自己每天使用租赁自行车的频率达到4、5次,但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只骑行几分钟,一年下来支出的租赁费用总额只有13美元。

    事实上,能从这一项目中获益的并非只有居民。根据协议,巴黎市的“自行车城市”项目将由国际户外广告巨头德高公司负责实施,该公司将支付1.15亿美元的项目启动费用、提供2万多辆单价1300美元的自行车以及大约285名项目全职员工工资。未来10年中,公司还需负责自行车的修理费用。

    根据这份协议,巴黎市政府将不用支付一分钱,并且可以获得项目带来的所有利润,以及每年由德高公司支付的430万美元资金。作为回报,德高公司在未来10年中获得了巴黎市政府拥有的1600多块户外广告牌的独家经营权。

    效果显著  多国考虑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虽然项目还没有在巴黎正式实施,但里昂市取得的成功让人对它的前景感到乐观。

    德高公司估计,巴黎市每辆自行车的日使用频率将在12次左右,而所有2万多辆租赁自行车的总使用量约为25万次。一年下来,总使用量将达到惊人的9100万次。

    根据里昂市副市长让—路易·图雷纳估计,自2005年5月以来,里昂市投入的3000辆租赁自行车已经行驶了1000万英里(约合1609万公里)路程。仅这一数据就相当于减少了汽车行驶所需的3000吨二氧化碳气体。

    图雷纳还说,推行自行车项目以来,里昂市的机动车流量下降了4%,自行车使用量已经是原来的3倍,这一项目还促使更多市民自行购买自行车。

    目前,伦敦、都柏林、悉尼和墨尔本等世界大城市也在考虑引进类似的自行车租赁项目,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4 08: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无车日”怎么办?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学习

“后无车日”我们怎么办?一些国家的配套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据报道,在意大利米兰,每个月都有无车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政府规定无车日这天所有市内公共交通一律免票。在芬兰赫尔辛基,公共汽车公司对在无车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提供半价车票。韩国首都首尔积极限制政府用车,在周一至周五,每天按车牌号码尾数来禁止部分车辆进出政府机构。首尔市政府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推行一系列优惠措施,以鼓励市民减少使用车辆。这些举措不仅可以使市民心服口服,还有力地促使无车日精神持续下去。[石城客]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1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官员坐一次公交车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坐公交车

坐一天公交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坐公交

2007年09月28日08:46  来源:CCTV

  9月22日是“无车日”,各地媒体都报道了“×长带头乘公交”这类消息。据说全国有108个城市搞了“无车日”活动。如果把当地“主流”报纸找来看,关于“×长带头乘公交”、“ ×长乘公交车上班……”、“×长步行上班……”之类的报道必定是花样纷呈,有趣得很。所谓“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咱们有108个城市搞了“无车日”活动,想必也会有108种“×长带头乘公交”妙文的。有集报爱好的朋友,千万别放过这次机会。

  于是有网友感叹道:原来中国的官员不乘专用小轿车也是可以上下班的,公务员的身体状况不致于差到无法乘公交车上班。

  我就想,“×长带头乘公交”很有趣吗?很有新闻看点吗?老夫天天乘公交,这很平常嘛。和老夫一样天天乘公交的市民多得很,记者熟视无睹,麻木冷漠。×长偶尔乘一次公交车,记者就看见了,就颠颠地跑过去照相,采访,写文章,犯得着吗?常言道,没吃过猪肉难道没见过猪跑?真是少所见、多所怪也。

  毛泽东同志1940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为吴玉章同志补办六十寿辰庆祝会上有段著名的讲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借用过来,我将其改写成“一个官员坐一次公交车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坐公交车,不坐小轿车,也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我们设想一下,108个城市的记者,到了9月23日,再去采访一下前一天曾经采访过的官员,看看公仆先生在9月23日是个什么“行状”?如果他们不再乘公交车了,一个个全都坐上了专用的小轿车,那,请各位记者告诉公仆们,有位名叫“华莹山农夫”的网民说了一段不很著名的话,那就是“一个官员坐一次公交车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坐公交车,不坐小轿车,也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然后观察一下公仆的表情,观察一下公仆的脸色。必要时,还可以询问一下公仆的感受。有所收获的话,不妨再写一篇《×长带头乘公交(续)》,以便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老夫天天乘公交,觉得这很平常。记者写的《×长带头乘公交》,我觉得大可不必。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人天天坐公交,几十年如一日,有的人甚至坐了一辈子。这些芸芸众生,是不需要什么人“带头”,他们就自动选择公交车的。记者如果有心,不妨写写他们。(华莹山农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18: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多,贫富差距大,无车日只是show场

中国人人多,贫富差距有大,外国的那一套根本没用的,无车日只是show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9 1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车日只是show

无车日只是sho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4: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汽车也是个show

了然 wrote:
无车日只是show
小汽车也是个show,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而且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9: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16条轨道交通2015年前通车

北京16条轨道交通2015年前通车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09:13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吴狄)日前,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市发改委昨日透露,到2015年,北京将再有16条轨道交通建成通车,总里程达447公里。

  根据规划,2007年至2015年,北京规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19项,施工线路总长度为447公里。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有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1号线延伸线)等线路运营,加上5号线投入试运营后,总里程达到了142公里。明年,10号线(含奥运支线)、机场线也将相继投入运营,总里程将达到200公里。到2015年,北京市会最终形成19条线路、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

  建设计划

  ●2009年底:4号线投入运营。

  ●2012年底:建设完成亦庄线、9号线、大兴线10号线(二期)、8号线、6号线(一期)、14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7号线。

  ●至2015年:形成“三环”(2号线、10号线、13号线)、“四横”(1号线、6号线、14号线一期、7号线)、“五纵”(4号线、5号线、8号线、9号线、14号线二期)、“七放射”(机场线、顺义线、昌平线、大台线、房山线、大兴线、亦庄线)的轨道交通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