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社区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富营养化

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7 16: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河湖水系被侵占的空间太大了,原本河湖滨水地带可以去除大部分污染物,结果河流截弯取直和驳坎,使的河流滩涂湿地和河滨湿地消失殆尽,污染物无法消减,转化为沉积物淤积河道.湖泊滨水同样,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水体生态系统越来越单一,无法高效去除污染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7 15: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总之,河湖库治理,既是体制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归根到底则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增长,但直到今天我们的主体经济依然是粗放模式,即高能耗、高污染。加之城市化建设加速。要做到截污必然要牵扯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9: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很同意你的看法,希望以后多听听你关于技术之外的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eye wrote:
我觉得对已经污染很严重河湖水体,治污的第一步是截断外部污染源,其次再考虑治理问题。治污时底泥是需要充分重视的,不一定非要考虑疏浚,其他原位处理的方法也不错。建议大家就底泥的修复方法多发表意见。
控制底泥中氮、磷营养盐的释放:由于巢湖遭受长期的污染,底泥中的沉积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包括大量的营养盐。控制底泥释放氮、磷是控制内源性污染的关键步骤,从现在来看主要有原位覆盖,疏浚处理,水底曝气,投加化学药剂等技术方法来控制的底泥的污染。
原位覆盖是将一层清洁物质覆盖到污染的沉积物表面,从而有效地限制其对上覆水体的影响。覆盖材料可以是清洁沉积物、沙、砾石、薄膜,中间还可以混有单层或多种土工材料。原位覆盖可以将污染沉积物与底栖生物物理性地分开,防止沉积物迁移或再悬浮;同时降低污染物向水中的扩散通量。目前覆盖法己经在河道、近海、河口等地有成功使用,如日本kihama湖、美国Eagle港、挪威Eitrheim湾等,国内尚未见应用报道。
原位覆盖只是限制释放的临时措施,疏浚处理则似乎是一项更有效而彻底的方法,可以永久消除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短期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国内外应用较多。然而对干疏浚还有很大争议,疏浚残留下的沉积物残体很容易发生扩散,再次污染表层沉积物,同时疏浚消除了沉积物间隙水自深层向表层的活性磷浓度梯度,以及不同层沉积物胶体在释放磷的能力之间的差异,在疏浚后可能会产生爆发性的磷释放。而且疏浚治理费用相当高,疏浚程度不够、操作不当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濮培民等对国内外一些环境疏浚工程效果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要加强环保疏浚技术研究,对疏浚的效益和必要性还有进行充分论证。
水底曝气是为了提高底层水的溶解氧浓度,从而达到氧化沉积物,抑制内源磷释放的目的。投加化学药剂主要是加入铝、铁、钙盐,通过化学沉淀降低水中磷的浓度,同时增加底泥对磷的束缚能力,抑制内源磷的释放。铝盐控制内源磷释放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铁盐。但投加铝盐价格昂贵,而且由于溶解性铝对水生生物及人体有毒性作用,在对酸性湖泊的处理中会导致物种的减少。投加铁盐,则需要保证沉积物的氧化状态,需同沉积物氧化配合作用,因而成本也较高。钙盐,虽然效果不如铝盐和铁盐,但其来源广,成本低,对环境的潜在危险小。三是通过改善生态结构,调整和优化生物群落结构。其中恢复水生高等植物种群是生态修复的关键,如何使水体从藻型富营养化向草型转化也是研究的热点。高等水生植物能在沉积物上形成有效的保护层,防止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污染物的溶解扩散,但在国内目前受水体污染胁迫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况下,水生植物的修复难度较大。

以前写课程论文时不知从哪里抄来的一段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09: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大家好!
我刚接触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后要多来逛逛这里,感觉收获挺多的,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加入!

我们办公室以前有做个这方面的课题。一般是先进行河道的截污清流,有效切断污染源的基础上,针对河道的污染现状(对水质的检测分析)导入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即种植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优化水生植物的空间配置和多样性配置。同时,可放养土著水生动物,最终使水系成为具自净能力、可自循环、具有生命力的水生生态系统,有利于长期有效地控制藻类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考虑到景观效果,可适当放入人工湿地纤维垫和生态浮岛,注意后期的收割回收。

今天先写到这里,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6: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西门夕下,您好。有其他的联系方式吗?我们是做生物浮岛的,曾经在滇池做过试验,效果不错。请多多指教。
    我的QQ号:500259859。恭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21: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这个是我个人观点,我们表面谁降低了N,P达到了排放标准但是很快又会超标,这是很大不部分由于我们处理杀死的藻类死后,在湖里底泥释放出来,使我们经过处理的河水,n p再次超标,所以像比较大的湖泊,如太湖,要完全做好,想想底泥至少要重新的处理过,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从实际上讲,这不大可行,经济上也是一笔很大的投资,目前能做的就是先控制NP 的排放量,再者通过技术降低表面,通过慢慢的处理,建立一个湖水自己一个NP 与湖水中的动植物一个生态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0: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大家好,太精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0 15: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滇池草海东风坝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它的底土层肥厚,养分充足,施工区域避风避浪,施工后的区域植物迅速恢复,并且长势非常良好。30多种的水生植物中,只有沉水植物长势差,但也并不是很差,红线菹、金鱼藻、菹草等这些能在4类水体中生长的沉水植物,还是存活了,其余的植物类型,都没有什么大碍。施工区域现在已经为香蒲、茭草、水葱、藨草、菖蒲、芦苇等大型挺水植物所覆盖,而且也交融在了一起。当然,它们迟早会分出一个高下,但那是它们竞争的结果,最后的胜者只要不是水葫芦,就算是成功了。
=====================
先期利用水葫芦治理水质污染,有什么不好呢?又经济又快捷,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水葫芦采收、深加工的工业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0 15: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河湖环境工程常识(请大家积极参与加帖)

不解决污染源问题,水网建设只能是加重污染扩散,古人的“流水不腐”不适和现代工业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