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云南频道3月11日电(记者刘娟)记者从云南省林业厅保护办获悉,近年来云南积极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加强鸟类保护以改善生态。
由于环境改善和调查扩展,记录的动物物种数不断增加,目前云南鸟类记录有903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2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136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物种17种,附录II物种91种,中国特有种39种。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鸟类丰富,全球候鸟迁徙路线有三条经过我国,其中中亚和西亚迁徙线路经过云南省,两条候鸟迁徙线路长1000多公里,候鸟种类多,数量大。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许多颇有名气的鸟吊山、打雀山、打鹰山和鸟道雄关等。
鸟类环志工作将迁徙的鸟类采取粘网捕鸟的方式捕获,被捕的候鸟解网后装入布袋逐一环志,进行鸟体测量、数据记录,给候鸟戴上刻有国名、机构、地址和鸟环类型、编码等标记的金属脚环,然后将鸟放归自然,通过再捕获、野外观察、无线电跟踪等方法来获得鸟类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
目前,云南依托当地林业局或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6个鸟类环志站,根据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安排,各鸟类环志站每年都开展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每年环志数百种、近千只鸟类,并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和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在大山包和纳帕海开展了卫星跟踪黑颈鹤的迁徒路线研究。(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