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环境生态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305|回复: 0

[环境治理] [转帖]惊人!每年亿吨泥沙入珠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9 15: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对政协委员的建议,记者昨天专门采访了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利专家、水土保持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德生。
  水土流失污染治理是两大难题

  杨德生说,目前珠江水系的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的形势比较严峻。珠江水土流失面积,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的西北部及广东的河源。其中云南、贵州水土流失面积占当地集雨面积的30%~40%。珠江整个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62700平方公里,粗略计算,每年有一亿多吨的泥沙流进江中。

  珠江上游的污染问题也很值得重视,比如贵州产煤,当地一些矿区在北盘江上洗煤,污染得江水变成黑色,煤矿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门路,但治污问题不容忽视。

  杨德生说,早在1996年,国务院已发出了相关文件,提出要建立大江大河生态补偿机制,要从中、下游发挥效益的水利工程(包括供水、发电工程等)提留一定比例的款项,用于上游的水土保持等工程。然而这文件下达后,各地的落实情况还不够理想。但这文件指出了保护母亲河的发展方向,落实相关补偿机制看来是势在必行的。

  通过法律保障水资源管理

  当前要落实补偿机制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杨德生认为关键在于要有法律的约束。他说,从道理上说,“上游地区要为中下游提供优质适量的水资源,中下游地区要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偿扶持上游地区优化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双方都有一个发扬风格的问题。但面对跨行政区域这一现实,不能光靠发扬风格,必须靠法律、靠政策,以确保机制落实。

  杨德生还介绍说,目前非洲对于尼罗河的水资源的管理,埃及等14个国家已签订了相关协议,保证水资源的统一分配;去年,重庆市对于流域水土保持等工作管理也建立了相关的补偿政策和机制。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建立珠江的相关机制提供了借鉴。

    来源:南方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