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nter]“脱帽”企业缘何屡禁难止[/center]
省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三年的攻坚,浙江省11个省级重点环境污染监管区和5个准重点监管区顺利达标“脱帽”。7月15号,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金华3个省重点(准重点)监管区之一的浦江,参观了“摘帽”后的开发区内印染、造纸、水晶等加工业的现状。
浦江县水晶玻璃业始自1982年,起源于山区乡村的家庭磨珠作坊。城市发展以后,该县的支柱产业即锁具、绗缝、服装、水晶、针织五大传统特色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别看这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规模非常的小,排放的污染气体和废水一点也不少。走进开发区的工厂集聚区,迎面而来的热风夹杂着铁锈味、垃圾焚烧后的废气、水中腐烂的味道等混杂后的怪味,让我们这些刚踏进园区的队员们难以忍受,很难想象当地的居民是如何生活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中。
在浦阳镇经济开发区周围一带,暑期实践调研团开展了大规模的实地调查访问,3天来调研团共访问600余户,1042人,调查对象主要是开发区周围一带农民。调查显示,有6成群众对浦阳江附近的环境保护工作表示不满。
我们在县委办[2007]18号文件中看到,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区内17家水晶生产企业会议,明确了具体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标。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当地的居民告诉我们,这些小型企业已经生产了好几年,环保部门发放整改措施不断,但是长期排放的废气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居民民了解,数年来部分严重的企业多次被环保部门处罚,然而仅仅是处以罚款却不见任何的整改迹象。这些措施都是纸上谈兵,有一位愤愤不平的居民甚至说当地的环境污染是世界一流的。
从2004年的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在浦江打响到现在已经有4个年头,然后行动的成效我们却未曾看到。开发区的形象何时才能美化,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