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公布了国内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的《黑臭河治理观察简报》,盘点各地黑臭河名单更新情况、治理计划和进度完成状况。
今年2月18日,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推出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同步开通“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微信公众号,公示全国黑臭水体名单和每周监督举报统计。
2016年2月18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首次公示全国黑臭水体名单,共1861个,覆盖218个地级以上城市。目前全国黑臭河水体已由2月份官方公布的1861个增加到1945个水体,其中有285个水体没有按规定公布责任人,占总数的14.7%。555个水体没有公示计划达标期限,占总数的28.5%。
此外,黑臭河治理进展多数缺乏信息公开,计划在2016年内完成治理的191个黑臭水体,分布在56个城市。其中15个水体计划在上半年完成,但公开信息显示,8个水体的整治进度不详,只有茂名、昆明4个水体在达标期限之前已经完成施工。
截至7月19日,所有计划2016年内完成治理的56个城市中,只有天津市和重庆部分区正式发布了整治进度半年报,其他城市的治理进展未详细公开。
住建部、环保部在今年2月出公布公布,在全国295座地级以上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将把治理成效纳入“水十条”考核办法,对没有按期完成整治任务的进行约谈。
而“水十条”要求,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所有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曾在解读“水十条”时表示,目标任务中难度最大的是城镇黑臭水体的治理。“水十条”明确提出“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应该控制在10%以内。”城镇黑臭水体就是“水十条”特点中“抓好差两头”中差的代表。黑臭水体污染程度严重,这条目标直接影响整个“水十条”的完成。
根据专家跟踪的国际案例调研,普遍认为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应该遵循截污优先、治理为本,开源节流、生态恢复、系统治理的原则。截污是根本;把管网建设好,做好污水处理,是关键;再做好开源节流以及加强管理等方面,这是一个技术路径。
更多环保行业资讯请关注“点绿网”www.inggre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