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气候大会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包括美国、中国、日本、欧盟在内的已有138位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巴黎气候大会。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巴黎大会有可能会达成超预期的成果,从而提振市场对新能源及碳减排、碳交易等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预期。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约0.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近百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14cm。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出于各种原因,致力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1992年5月,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每年开一次会议,称为气候大会,巴黎气候大会是第21届,此前,较为重要是的第三届(签订京都议定书)第13届(制定巴厘路线图)和第15届(达成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定)。
最近一次重要的哥本哈根会议最终达成了一份没有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定》,被相关人士认为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想把强制性减排义务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没有动力和意愿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发展中国家。此外,美国政府在气候问题上毫无诚意给气候协定雪上加霜。
巴黎气候大会博弈的核心在于,中国是否愿意接受一个强制性的减排协议并接受国际监督;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是否能够兑现;美国是否能够确保在能够签署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减排协议,并在国内通过。由于上述三点很难达到,因此,市场普遍对巴黎大会达成的成果较为悲观。
巴黎气候大会有可能会达成超预期的成果,达成一项相对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和国际间减排和的合作协议。理由如下: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有可能做出让步,与欧盟一起推动签订了一份相对有约束力的法律协议。美国总统奥巴马任期即将结束,有动力推动各方达成一项突破性协议,为留下自己“核心政治遗产”。世界155个国家已经提交了自主减排计划书。根据已经获得的减排许诺,联合国报告至少达到巴黎世界气候会议所争取的减排目标90%的要求,从而更有利于达成一项相对有约束力的减排协议。(招商证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