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革楠
昨天上午的奥林匹克公园,1500多名来自朝阳区的学生、干部和部队官兵,种下了油松、白蜡、银杏等1千多株乔灌木,拉开了北京今年的春季绿化造林的序幕。(新京报3月11日报道)
植树节到了,自从20多年前确立植树节以来,树真是种了不少,山川也绿了不少,环境也改变了不少。尽管植树成绩斐然,但是沙尘暴仍然令人忧心烦恼,城市周边的环境仍然不尽人意。虽然年年植树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为什么总是见树不见林呢?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为什么投入和产出总不成正比呢?不是每到植树节都在讲绿化成就巨大,但为什么威胁环境的多种自然灾害仍然频繁发生呢?对此,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些什么?植树节,我们到底该种下什么?
首先,植的应该是民众的“环保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据了解,我国目前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内。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40多亿元人民币,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面对这一组残酷的现实,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孙,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除了参与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外,保护身边的每一棵树木,制止破坏树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珍惜用水……
再就是植下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诚然,幼苗落土,风雨的夭折是天灾,但是有没有人为的原因呢?笔者认为人为的冷漠甚至故意破坏更是不容忽视。“植树节”是一个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是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设立的,它更需要人们真心实意的情感投入。
最后,植树节该植的还有民众的务实精神。君不见,一些地方每年都轰轰烈烈的组织和投入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大搞植树造林,但造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年年造林,年年补植不见林”,甚至植树造“零”现象。君不见,有些领导为了糊弄应付上级或传媒,只造声势不求质量,只求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不重视实际效果,不组织采用造林专业队,而是组织一些对造林不懂的在校中、小学生以搞义务劳动为名,参加当地的植树造林,造林成活率不高的局面。
俗话说,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植树节,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多栽几棵树,爱护我们身边的绿色,努力尽到一个公民义务植树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葱郁繁茂,才会早日变成森林中的城市。
稿源:红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