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环境生态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78|回复: 0

科学家这样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0 06: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科发展是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向公众介绍了我国空间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昆虫学等23个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状况,并就一些公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现状

  “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支撑效应显著。”李静海用三句话勾勒出23个相关学科近年来的总体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瞄准前沿科技领域,高度重视关系国家全局和战略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在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随着人类空间活动日益频繁,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成为国际重大科技竞争热点领域。谈及这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时,李静海说,近年来,我国在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遥感研究等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

  “以月球科学为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探测成果丰硕,探月工程正进入"落"地阶段,实施探月二期和三期工程、加紧载人登月成为重要任务;今年2月6日,我国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月球全影像。”

  “近年来,我国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各主要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中均有重要建树,进一步扩大了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基础研究,李静海这样评价。

  “如在空间物理学领域,我国实施的"地球双星计划"与欧空局(ESA)的"星簇计划"(Cluster)相配合,对地球空间形成“六点”探测,获得了多空间层次、多时空尺度的科学数据,取得了突破性的科学成就。”

  对于应用研究,李静海的解读是:“更加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尤其是在解决诸如农业科技、能源及资源、医药与健康、先进材料、环境生态等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技惠及民生等重大问题方面,正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互感器方案实现了交流高频大电流国家基准的建立,解决了国际上一直未能解决的电流引起电阻发热对误差影响的技术难题。”

  趋势

  “交叉融合是历史必然;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原始动力;强化基础研究是战略关键;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力支撑。”这是李静海向公众描述的未来学科发展的四大趋势。

  近年来,我国相关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对学科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升各学科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强化基础研究,李静海向公众进行了特别解读。

  他举例说,基因组学是进行生物遗传、生理、进化及病理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国在黄瓜、白菜、马铃薯等蔬菜作物,人参、金蝉花等珍稀中药材,鹅、朱鹮、鲤鱼、石斑鱼等动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园艺学领域,绘制了这些作物的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将全基因组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了葫芦科植物染色体进化的难题,揭示了马铃薯自交衰退的基因组学基础,发现了薯块生长发育和抗性重要基因。

  对于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李静海说,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造就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团队,能够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例如,空间科学领域众多突破性的科学成就都与创新人才团队密切相关。“双星与星簇计划”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空间物理学研究团队因此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2010年度杰出团队成就奖”,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启示

  李静海认为,深入分析学科发展趋势,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启示一:重视超前研究学科发展演化规律。“为促进学科自主创新、加速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学科发展规律的超前研究,在尊重学科发展演变延续性的基础上,强调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提升学科顶层设计、战略谋划的能力,切实做好学科发展统筹规划,促进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

  启示二: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解决科技发展前沿问题以及影响国家经济进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各类资源会以多种方式产生新的生长点,萌发新学科。同时,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由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启示三:对知识体系深入分析以推进学科变革。“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现有学科知识体系,强化交叉性知识的研究和积累,从而推进学科理性发展和变革,强化推动新兴学科萌芽、促进优势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凝聚研究力量,在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工人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