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至今,如何控制全球气侯变暖,尤其是长期排放权的分配问题,成为各界关注度焦点。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丁仲礼1月29日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互动,权威解析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对策。
丁仲礼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波动的过程,应对或研究气候变化需回归理性。他说,排放权的多少同一个国家今后的发展程度、生活水平、人民福祉等是密切相关的,排放权实质就是发展权。
“排放权方案必须要考虑历史排放、人均排放和发展阶段。”丁仲礼腔调指出,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排放权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希望在未来排放权谈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人均累计排放指标的优越性以及它的优点。
对于中国的排放权,丁仲礼认为要改变被动的局面,只有主动出击才行。他介绍说:“从1900年到2005年这一段时期,中国的人均累计排放是全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同样,我们今天的排放,也刚刚达到或者略超全世界人均排放的平均值,这也只有美国人均排放的四分之一,欧洲发达国家平均的二分之一。”
排放权多少同国家人民福祉密切相关
[主持人]丁院长,中国政府一直在主张排放权就是发展权,您怎么理解?
[丁仲礼]因为碳排放实际上来自于两大块,一块是能源的消费,一块是水泥的生产。目前,排放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排多排少的问题。根据目前统计数据的分析,所有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是通过很高的排放累积,才达到今天的发达程度。
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完成,城市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还非常低。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避免不了排放。现在问题就来了,我们要控制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全世界就需要建立一个责任体系。这个责任体系就是,我们要到某一个年份把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某一个水平之下,这样,全球的排放总量就确定了。那么,总量在国家之间的分配,这就有一个很大的利益冲突问题。所以发展中国家提出来,发展是第一位的,摆脱贫困是第一位的。这样就和发达国家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可以归结为排放权之争。
实质上讲,排放权的多少同国家今后的发展程度、生活水平、人民福祉等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排放权是发展权。
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排放权应该做到公平公正
[主持人]您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您是怎么研究排放权分配的?怎么保证它有很好的科学性?
[丁仲礼]排放权分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说它简单呢?首先,它需要的基本数据都是很现成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好的碳排放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以提供1850年以来全世界不同国家逐年碳排放量,这个数据库比较权威,得到广泛的认可。此外,还有很多有关全球各国人口、GDP、能源消费等指标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构成了研究的基础。
第二,研究碳排放权分配是需要逻辑起点的。我的逻辑起点是,在不同国家之间分配排放权应该做到公平公正。而其他人的研究起点,比如IPCC、G8国家的提案,它们的起点是在现有排放的基础上逐步减排。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因为现在排放的基数很高,慢慢往下减,发展中国家尽量往下减。所以这是起点的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