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傍晚6时左右,受雪灾影响而被中断45天之久的江城直流输电线路完成抢修,成功实现送电。江城线是三峡向广东送电的唯一大动脉,其恢复送电后可部分缓解广东的供电压力。
然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广东地区全社会的用电量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电力的供需缺口仍然比较大。但记者从长江电力、三峡电厂了解到,作为广东重要的电源点之一,三峡水电目前为广东市场增加供电量的空间并不大。
江城线,这条500千伏的直流线,全长大约947公里,输电容量300万千瓦。它北起湖北江陵,南至广东惠州鹅城,是三峡电力外送的主要通道之一,更是三峡电力外送南方电网的唯一通道。
1月中旬,冰雪灾害造成江城线多处损毁。对深陷电力供应困境的广东而言,江城输电线路的中断,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赶在广东用电高峰负荷到来之际抢通这条大动脉,来自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地的3000余名抢修队员,日夜奋战在粤北和湘南的崇山峻岭中。华北电网的直升机也来帮助巡线。
历经一次次硬仗,3月6日傍晚6时左右,江城线提前完成了抢修。“从1月20日中断,到3月6日恢复送电之前,三峡对广东少送电量约6.3亿千瓦时。这一数字是根据国家确定的消纳方案算得的。”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告诉记者。
线塔倒塌输电通道中断
三峡电力外送,首先通过13回500千伏的交流线路与华中电网的主网相连,然后经宜华直流等三条直流线路送入华东,经江城直流送到广东。
在这次雪灾中,宜华直流(湖北宜昌—上海华新)也未能幸免,其安徽境内大别山霍山张冲段1146号~1153号线塔覆冰严重,导致4座500千伏线塔倒塌,这条电力外送通道送电因此中断。
马振波表示:“宜华线中断后,三峡至华东的电力由其他两条线路输送,加之现在处在长江枯水期,发电容量小一些,因此送往华东的三峡电力没有受到影响。”
不过,由于三峡电力外送到广东只有江城线,因此,江城线的故障,就意味着三峡对广东的送电完全中断了。
每年1/4三峡电输入广东
这场50年一遇的雪灾,也让江城线电力通道进入更多人的视野。马振波介绍说,江城线2003年12月调试,2004年2月正式供电。几年来,正值广东缺电最严重的时期,三峡电无异于“雪中送炭”。
对广东这个电力紧张的经济大省而言,三峡水电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电源。“三峡每年送到广东的电量,约占三峡上网电量的24.6%。”马振波告诉记者。从江城直流投运到今年1月20日其发生故障时为止,三峡外送到广东的电量大约为526亿千瓦时。
三峡的第一台机组于2003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从三峡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到今年3月6日为止,三峡电站总的发电量达到2135亿千瓦时。应该说,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非常明显的。”马振波说。
在马振波看来,三峡电站的投产,对缓解受电区域的电力紧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次,三峡电站的建设和投产,促进了全国电网的互联。
长期以来,中国各地区电力供需差异十分突出,区域电网之间的割裂状态造成了我国电力市场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这首先表现在电网物理“瓶颈”的存在,即电网尚未有跨区域大容量输送的能力,三峡电的东进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契机。
10年前一度担心电不好卖
2004年是广东人用上三峡电的第一年,当年送电83亿千瓦时。2004年也是三峡工程枢纽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的一年。华东、华中是三峡电能消纳的另外两个重要市场。数据显示,三峡电站2004年发电391.6亿千瓦时,分别向华东、华中电网提供电能198.51亿千瓦时和110.14亿千瓦时,分别比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计划增加了28.61亿千瓦时和27.84亿千瓦时。
2007年7月,长江电力作为售电方与购电方南方电网、输电方国家电网公司签订了《2007-2010年度三峡水电站购售电及输电合同》,确定了“十一五”五年内的购售电量。与两大电网签订的购售电合同,意味着五年内三峡所能发出的电已被“优先预订”。
“十一五”期间,三峡电价的形成机制没有变化,仍然按照“送电到省的落地电价,原则上按照受电省市电厂同期平均上网电价水平确定,并随受电省市平均电价水平的变化而浮动”的原则执行。
但谁能想到,三峡水电在10年前面临过电能不能卖出去的质疑。1997年大江截流时,已先后发生了天生桥一级电站、二滩电站电卖不出去的情况,下一步是不是轮到三峡了?这在当时的电力系统被戏称为“一二三问题”,也是当时大家比较担心的事情。当时,一些地方强调消纳三峡电能的困难。
然而,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上海、浙江、河南等17个省市用电开始告急,仅河南省电力供应日均缺口就达115万千瓦到185万千瓦,个别省市甚至还拉闸限电。
如今华东华南华中竞相争购
一时间,曾被认为会卖不出去的三峡电被争购,重庆、湖北、安徽等省市都要求增加供电量。各省抢用三峡电的秘密就在于:它是一个宝贵的增量。
马振波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三峡电站有21台机组投入到正式运行,投产的总的装机容量达到了1470万千瓦。这高于巴西伊泰普电站126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三峡装机规模正式跃居世界第一。
按照三峡总公司的计划,三峡右岸电站今年要全部投产,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三峡电站26台机组将全部投产,总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820万千瓦。
“去年三峡电站发电616亿千瓦时,”马振波表示,“而今年投产的发电机组还要增加5台,所以今年的电量肯定要比去年多。这也是建设阶段的一个特点。”
按照三峡工程的初步设计,三峡电站(不包括地下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此外,一共有6台机组的三峡地下电站还在建设之中,投产后可充分利用长江充沛的水能资源,并增强三峡电站的调峰能力。
与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相比,三峡水电站带来的电力供应增量似乎并不难以消化。按照“十一五”期间的消纳方案,三峡电能的市场将集中在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八省二市,包括上海、重庆、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安徽。
外送广东增加空间有限
在三峡电被输送到广东的几年间,恰好是广东电力供应日益紧张的时期。广东电力紧缺问题从2003年开始凸现,2005年电力缺口突破600万千瓦,当时公布的最大缺口达626万千瓦,被称为“十年来最严重”。而按照最新预计数据,今年广东的缺电局面不仅刷新了广东2005年出现的电力缺口最高历史纪录,同时也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所遭遇的最严重缺电局面”,全年性电力电量双缺已成定局。
三峡电能有其增加的空间,对于广东缓解电力紧张困局来说,增加三峡电供应被视为一种比较实际的选择。
不过,在马振波看来,目前条件下三峡电站增加外送广东电量的可能性不大,它受到输电能力和国家三峡电分配方案的制约。三峡到广东的输电线路,其设计输电能力为300万千瓦。
他解释说:“三峡的发电量主要在汛期。在汛期,受输电线路的制约,在现有的条件下,发电量是不可能增加的;在非汛期,根据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消纳方案,三峡电站的主要发电量留在华中。在这个原则下,如果非汛期有增发电量,才有可能按比例增加送往广东的电量。”在非汛期,16%的三峡上网电量向南方电网输送。
系列报道三·三峡电 "聚焦粤电之困"--电力缺口有所减少 三级预案严阵以待
据广州市供电局最新消息,目前广东省的电力缺口已经从上个月的1200万千瓦减少到300万~500万千瓦,广州市的电力缺口也从120万千瓦减少到现在的50万~60万千瓦。由于电力缺口的减少,已经从红色错峰预警信号转为发布黄色错峰预警信号。
由于三峡送广东的三广直流线路恢复正常输电,地方政府落实燃油补贴后,地方电出力从上个月的60万~70万千瓦增加到目前的100万千瓦;此外,广州南部电网改造提前一个月完成,展能电厂送出电力负荷39万千瓦。这几个利好因素综合起来缓解了广州的用电紧张局面。
用电高峰将提前到来
据统计,广州地区3月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达到14.32%,负荷增长速度为5.92%。3月7日为本月最高用电负荷日,达652万千瓦。广州供电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用电负荷将进一步增加,用电高峰将比往年提早到来,各工商业企业仍然要做好错峰用电和节约用电的工作。
目前,广东省以及下属地市都已经制定了供电紧急预案。东莞供电局已经制定了三级预案。当全市用电负荷缺口分别达200万、250万、300万千瓦之时,对应启动Ⅲ、Ⅱ、Ⅰ三个级别应急预案。
Ⅲ级预案中,所有商业、服务业(商场、宾馆、写字楼)必须自行压减正常运行负荷的30%;Ⅱ级预案则是50%;实行Ⅰ级预案时,商业用户全部停止生产用电,只保留必要的保温负荷。另外,三级预案会中止全市陶瓷、钢铁、水泥企业和玻璃生产企业的生产用电,只保留保温负荷。
呼吁关闭景观灯
实行Ⅰ级预案时,商业用户全部停止生产用电,只保留必要的保温负荷。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还会停止石油加工、化工企业、玻璃生产企业生产用电。自备发电机的大型住宅小区、居民用户集中区域全部执行顶峰发电计划。
供电部门呼吁工业用电客户进行自觉错峰以及工商企业、机关单位、商住楼等关闭景观灯、霓虹灯、广告灯。
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