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晶
“日日上班被烟熏,天天常伴炒菜香。”在深圳市福田区一高档写字楼里,饱受油烟之苦的白领赵先生这样自嘲。
不仅仅是赵先生,不少与餐饮企业“比邻而居”的人都深有同感。
据统计,目前深圳市正式注册的饮食娱乐企业共有4.5万多家,其中小餐饮门店近4万家。分散、混杂的餐饮企业导致深圳市油烟投诉量占环保投诉量的60%左右。
当然,投诉量高并不是深圳的特例。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都存在类似问题。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油烟投诉量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成为继噪声之后的第二大投诉热点。
什么原因导致油烟问题如此之大?解决油烟污染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记者近日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好消息是,虽然问题复杂,但是政府方面正积极应对,一个更高标准的油烟排放标准明年有望出炉。
投诉缘何居高不下?
规划不合理、排放标准低、设计有问题
深圳市福田区国投大厦是附近一带有名的高档办公区域,然而“楼上办公、楼下吃饭”的格局却屡遭诟病。
就在广场写字楼的休息区,记者看到,物业公司用石子铺路、竹林做屏,可观景喝咖啡,本是一处惬意之地。然而,众多餐饮企业的12个“大烟囱”笔直横列于此,不间断“吐出”股股油烟,让整个6楼平台宛如一个无法通风排气的“大厨房”,连种植在排风口附近的植物也已变黄发蔫。
“等到就餐的高峰期一到,集中排放的气味更加让人难以忍受。”在此办公的赵先生向记者抱怨。
据悉,深圳市福田区国投广场裙楼共有26家餐饮商铺,他们均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及环保审批,其中有18家经验收并办理了排污许可证。
“只有少数企业不能达标排放,但即使达标排放也存在油烟扰民问题。”福田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说。
油烟达标排放为何也会扰民?“确实存在现行油烟排放标准较低的情况。”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刘德全博士说。刘德全是现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制定小组的负责人和牵头人。目前,他正负责新标准的修订工作。
而从深国投物业的角度来讲,由于广场餐饮商铺较多,油烟排放较为集中,使得一般的油烟净化处理已不能满足这一区域目前的环境要求。“设计上的先天缺陷和不足,也让本该高空排放的油烟最终变为低空排放,难以更改。”这位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日常监管的频率、监管力度以及监管手段也有待提高。
另外,由于规划等问题,“下商上住”的格局在全国都很普遍,加之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油烟投诉量居高不下。
新标准如何发力?
规定更细化、指标更合理、限值分区域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现行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达不到管理要求。”刘德全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推动深圳经济高速发展,在某些地方还存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深圳就出现了油烟投诉。在环保部门工作的他也开始关注此类问题。后来,在原国家环保局的支持下,由他牵头开始酝酿餐饮业油烟国家排放标准问题。
刘德全承认,当初出台这一标准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并且油烟净化行业还未形成,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现行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对油烟排放平均浓度做出了每立方米不得超过两毫克的限制规定。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这一规定过于宽泛。
在油烟污染控制的实际工作中,油烟投诉者的主张往往是要求消除餐饮企业油烟尾气中烟雾、气味、热气等扰民因素,而现行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在这方面并未规定可供操作的具体参数。
中国历来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而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一直在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成为“热门”行业之一。
“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尽快修订标准,使它更细化、更科学合理。油烟稳定达标排放后,排放口应目测无油烟,无明显刺激气味,以降低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对于修订后的标准的规范对象,刘德全说,应根据行业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等情况确定标准所需要控制的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
据介绍,修订后的标准可能确定的污染物为油烟,也许还将增加气味指标。而标准的设定目的将是确定排放的污染物在环境容量内,不干扰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同时,他透露,新标准将结合产业发展、污染物产生特征、国内外相关标准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污染控制技术成本等方面确定每一项污染物排放的浓度限值。
而对污染物油烟的限值可能在不同的城市区域有所区别,靠近居民区的城市区域将制订更严格的排放限值。也就是说,距离居民越近,排放限值就会越严格。 |
|